《追尋·百姓身邊的現代化》——衡陽的非公經濟
片名:《追尋》——百姓身邊的現代化
第二十九集:衡陽的非公經濟
主持人:《追尋》帶你感受百姓身邊的現代化。今天我們分享的話題是“衡陽的非公經濟”。
主持人:非公有制經濟包括私營經濟、個體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外商投資經濟以及混合經濟中的非國有和非集體成分。
解放前,衡陽非公經濟是絕對的經濟主體。新中國成立后,從1953年開始,黨和政府著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全市接受改造的工商業為3078戶,社會主義工商業改造基本完成。
此后的20多年里,以計劃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占居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在此期間,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和十年動亂使國民經濟發展遭到巨大的破壞,衡陽個體工商業的發展基本上處于被遏制狀態。到1977年底,衡陽個體經濟基本消失,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
主持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中國經濟重新揚帆起航,非公有制經濟和著時代的節拍開始煥發新的生機。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明確提出城鄉個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到1986年底,衡陽個體工商戶增至3.77萬戶,5.71萬人。個體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出私營經濟的幼苗。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鼓勵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方針。此后,國家出臺了《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等一系列規章,私營經濟的發展由此步入法制化軌道。隨著政策的松動,同時出于謀生和致富的渴望,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到商品經濟的海洋里博風擊浪,一展身手。
主持人: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之后,解放思想大潮涌動而出,同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中國經濟發展突破傳統體制束縛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因姓“社”姓“資”爭論而進入低潮徘徊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這一時期,衡陽市委、市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給予了高度重視,把振興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新的增長點來抓,采取了一系列鼓勵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衡陽非公有制經濟的成長和壯大。
屈玖生:非公經濟大發展,給了我們民營企業一個很大的舞臺。讓我們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富裕起來的老百姓,從此以一個企業家的身份,以優良品種,優質服務回報社會。
主持人:目前,非公有制經濟的經營范圍由原先的制造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等傳統的服務業逐漸向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領域擴展。據統計,在整個經濟體中,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非公經濟從微不足道到占據半壁江山,已經成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最主要的推動力量。
主持人:本期“非公經濟”的話題今天就分享到這里。下期我們來聊一聊百姓身邊的綜合保稅區。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