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衡陽新聞 > 正文:

      5名年輕女老師與登山小學的溫馨故事

      2024-09-26 16:49:24   來源:中國衡陽新聞網   作者:譚連海 陳曙霞 唐家華
      分享到: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譚連海 陳曙霞 記者唐家華報道 對于衡陽縣金溪鎮登山小學的易穩來說,今年的教師節令她印象深刻,她作為全縣優秀教師代表接受采訪,“原來鄉村教師同樣能夠大有作為,也可以被大家關心關注。”

      從衡陽縣城驅車向西北方向的金溪鎮出發,前行一個小時,翠竹綠山映入眼簾,沿著盤旋的山路繼續前行,登興村登山小學就位于兩山之間。

      這是一所不完全小學,學校有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共27名學生,5名女老師,她們年紀最大的出生于1987年,最小的甚至是00后。而這個年輕的群體的到來,為這所鄉村小學帶來了蓬勃的朝氣。

      因為年齡相近、性格相同,由5個女老師組成的教師隊伍,她們如同一個小家庭,大家齊心協力,負責著學校里里外外的事情。

      中午時分,在學校的簡易“食堂”內——十幾張課桌拼湊的餐桌,老師與學生們坐在一起,同餐同食。簡單的三菜一湯,學生們卻吃得津津有味,不少學生還主動加菜。

      2020年9月,畢業沒多久的易穩來到這里任教后,便一直扎根在此。因為能吃苦,有擔當精神,各方面很努力,她從2022年新學期開始接任校長。

      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校長,易穩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當時,她最先解決的難題——買柴。原先用作柴火的竹子價格漲幅大,而學校經費緊張,一時捉襟見肘。

      “易老師,你別著急,村里面有這么多竹子,我幫你們把那些都拉過來。”登興村村民來接孩子放學時得知情況后,便主動開車把竹子送到學校。一車足夠用一個多學期,只花費300元。

      金溪鎮境內山地為主,素有“三十六彎”俗稱,通往學校的山路曲折,出行不便。于是,每個老師每周輪流到10多公里外的集鎮上采購食材,一來一回就是1個多小時。

      85后教師鄧曉思是郴州人。2017年,她和王倩倩通過招考來到登山小學,兩人是那時學校最年輕的老師。她仍記得剛到學校時的場景:學區領導從縣城接送到校,因為不熟悉山路,開車用了近兩個小時,當時心里落差很大。

      2021年元月,大雪天氣導致學校停電,也封住了進校的道路。學校原來的退休教師擔心她們的生活情況,晚上走山路把大米、菜和木炭送到學校來。此外,每個學期開學都會邀請她們到家中吃飯。

      離家近300公里的鄧曉思逐漸適應了這里的生活,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溫暖。“她們對我們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于是我們也將這份愛傳遞給學生。”

      當時,用水是學校亟需解決的問題。水質渾濁,冬天水壓不足,每個人只能每天輪流洗澡。“如果水管壞了或者停電,報備至少需要一周時間才能解決,由于沒有男老師,我們便自己動手。”王倩倩則承擔著學校修水龍頭、換燈泡等的事情。

      00后的蔣思雨是今年9月從金溪鎮隆興完小到登山小學任教。“這里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像一個‘小家’,老師們‘傳幫帶’,讓我很快適應了新環境。”

      如今,學校的用水用電、基礎設施和教學環境在鎮、村兩級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關心與幫助下,有了較大改善。同時,許多愛心人士還與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一一結隊幫扶,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夢想。

      “因為山村孩子更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把學生代入家長的視角更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易穩介紹說,學生既要學習好,思想品德也很重要。每年都有許多學生走出大山,在教師節向她們發來節日祝福。

      去年國慶節后,教三年級的謝思龍發現班上的一名學生因為假期作業沒有按時完成,第二天沒來上學,獨自躲到山上,家長報警后才找回。深入了解后發現,這名學生的父母對孩子很溺愛,被捧成手心里的“小公主”。

      于是,老師們開始利用周末時間家訪,主動走進孩子的家庭,拉家常、聊在校表現。通過認可式教育,讓這名學生參與班級的管理,在課堂和作業中多夸獎表揚,課后主動談心,糾正孩子觀念。

      每年5月至6月是最忙的時候,為了吸引、留住學生,老師們白天上課,晚上家訪,蜿蜒的山路留下了她們每個人的足跡。課余時間,她們經常坐在一起,探討交流教育學生的方法。

      “雖然鄉村教育資源比不上外面的學校,但我們還是想盡自己的愛心與努力,把這所學校繼續辦下去,托舉鄉村的孩子走出大山。”易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