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察 | 習近平總書記田間地頭話農事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扛麥子都不能換肩”“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抓住種子這個要害”……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許多細節,反映出他對農事生產的熟悉與重視。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年輕時在梁家河做過農民和村黨支部書記,后來又在多個地方領導崗位上分管過農業,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業、農村、農民始終懷有深厚感情。
歲月奔流,耕耘樹藝的活計不忘、吃苦耐勞的本色不改、重農固本的情懷不移。
(一)干農活:一看就是“老把式”
今年4月初,總書記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熟練地扛起鐵鍬走向植樹點。人們發現,5年前,總書記參加植樹時順勢扛起鐵鍬;35年前,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也是這樣扛著鋤頭,在田間地壟同群眾一起勞作。
“總書記一看就是干農活的‘老把式’”“這是老農民才有的動作呀”……人民群眾由衷地感到親切。
左圖為1989年,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在田間地壟同群眾一起勞作;中間圖為2019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通州區永順鎮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右圖為2024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
樸素作風,勞動本色,其來有自。
在梁家河插隊期間,從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到打井、修梯田、建沼氣池,什么活兒都干,什么苦都吃。
在鄉親們眼里,知青習近平“干活不惜力”:打壩夯石,滿手掌的水泡磨出了血也從不“撒尖兒”;十里山路,挑沉甸甸的兩捆麥子長時間不換肩。
“我在農村插隊時,扛麥子都不能換肩,換肩抖一下,麥子就會掉下來浪費了。”前不久在湖南考察時,總書記憶及那段“不換肩”的往事,道出其中的奧秘。
山高水長,本色依舊。在田間地頭,總書記常對老鄉說“我們都是種莊稼出身”;在國外走訪農戶時,他用“我當過農民”介紹自己;在湖南湘西一片柚子林中,熟練地幫村民摘下柚子;來到甘肅八步沙林場,拿起一把開溝犁,同林場職工一起勞動……
不經意間流露的質樸本色,折射出歲月深處的磨礪。
(二)諳農事:“南方不插五一秧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習近平總書記深諳農事之道。
2023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涿州萬全莊村村邊農田察看大白菜長勢。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13年7月,在湖北鄂州,總書記走進水稻育種基地,拔起一棵稻苗察看分蘗情況,夸獎“很壯實”。
2021年10月,山東東營。正值大豆收獲季節,總書記走進田里,彎下腰來摘了一個豆莢,剝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細細咀嚼:“豆子長得很好”。
2023年11月,總書記在河北涿州考察,中途臨時下了車,見到上個月剛播種的冬小麥已經出苗,稱贊“墑情不錯”。一旁是菜地,總書記俯身摸了摸白菜菜心:“已經長實了”。
……
縱橫阡陌間,看作物長勢、觀稻粒成色,總書記憑著多年積累的經驗掂量糧食收成,牽掛“中國飯碗”。
上個月在湖南常德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農田深處同種糧大戶、農技人員等共話春耕。看到剛剛播下的稻種,總書記關切地問:“你們這里什么時候開始插秧?”
“4月上旬和中旬。”
“南方不插五一秧啊!”農諺脫口而出,體現出總書記對搶抓農時的重視和了解。
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高西溝村考察,同農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不要聽蝲蝲蛄叫就不種莊稼了”“青蛙打鼓,豆子入土”“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些諺語爛熟于心,是因為有著深厚的生活積淀,同鄉親們交流起來更是自在親切。
2021年9月,在陜西榆林,總書記讓臨時停車,走進田間問老鄉“莊稼能不能澆上水”“地里有沒有套種豆子”。回憶起那一幕,村民高治周感慨地說:“總書記能聽懂我們的陜北土話。農民的生活,他都懂著咧!”
(三)抓農本:讓農民挑上“金扁擔”
“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抓住種子這個要害”,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了農業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
從黃土地一路走來,總書記對“三農”問題有著深入而獨到的思考。對于當年鄉親們憧憬的“將來上山干活就挑著金扁擔吶”的愿望,總書記目光深遠:“這個‘金扁擔’,我就理解為農業現代化。”
2023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滄州了解當地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
2018年在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強調“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2021年在河南考察時指出“從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同年10月,在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考察調研時強調“轉變育種觀念”……一粒種子關系糧食安全主動權、關系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總書記攥得緊、抓得實。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四平梨樹縣考察,走進玉米地,察看玉米長勢。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端牢中國飯碗,耕地是命根子。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黑土地保護、鹽堿地科學開發利用等,對耕地保護看得很重:“農田就是農田,只能用來發展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
把糧藏于地、藏于技、藏于民,總書記立足國情農情,不斷引領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誰來養活中國?總書記給出堅定回答:“中國要靠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
這是以史為鑒的憂患意識、重農固本的深謀遠慮,也是“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的樸素情懷,更是“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的深切自覺。
策劃:張曉松
主筆:黃玥、胡夢雪
統籌:楊維漢、羅輝、王絢
視覺 | 編輯:張惠慧、古一平
新華社國內部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