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頭條新聞 > 正文: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同出席2024年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紀實

      2024-03-12 08:58:40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2024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注定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中國75周年華誕,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與此同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迎來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迎來成立75周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登高望遠,謀篇布局。

      連日來,習近平書記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看望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同大家深入交流,共商國是,就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等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法論——“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新的發展階段、新的發展實踐,需要新的發展理論來指導。去年以來,黨的創新理論又一次豐富發展——

      從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重要部署,再到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進行系統闡述,習近平書記以深邃的戰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論自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書記三次到團組,三次談及“新質生產力”,進一步闡釋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法論。

      3月5日下午,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代表發言時,他的另一個身份——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引起了總書記的注意。

      “你們這個實驗室設在什么地方?”總書記問。

      “在常州和上海都有,我們是企業和大學聯合建設,打通基礎研究、前沿研究、應用研究。”高紀凡說。

      “光伏產業從國產化來看還有什么短板?”“現在和電網的銜接有什么問題嗎?”總書記問得十分詳細。

      高紀凡告訴總書記,他所在的企業20多年來專注自主創新,奮力搶占光伏領域技術高點。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貫通,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裝備、原材料基本上實現國產可控。

      書記點頭贊許。

      在習近平書記看來,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這其中,科技創新起主導作用,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賦予江蘇“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使命。

      這一次,總書記勉勵江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審議中,江蘇省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了一年來這個東部經濟大省高質量發展情況: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2%左右,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提高到41.3%和49.9%……

      “你們是制造業大省。全國經濟總量126萬億,你們12.8萬億,正好十分之一,這個很厲害。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習近平書記說,“在好幾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我談到經濟發展,都點到廣東、江蘇等經濟大省,我說你們不扛這個大梁,國家現代化是無法實現的。你們舉足輕重,不可替代。”

      肯定成績的同時,總書記又提出更高要求:“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番話,點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當然,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總書記話鋒一轉,道出了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更深一層的考量。

      同樣的話,習近平書記在第二天舉行的政協聯組會上又仔細叮囑了一遍。

      3月6日下午,北京友誼賓館聚英廳里洋溢著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氛圍。習近平書記同政協委員們共商國是,話題逐漸聚焦到“新質生產力”上。

      來自科技界的趙宇亮委員建議,以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為抓手提升新質生產力。

      他結合工作經歷,深有感觸地說:“我國科研論文發明專利數量大,但落地轉化少。我國企業專利轉化還有較大空間。創新鏈與產業鏈‘相望難相見’,是阻礙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卡點。”

      近平書記回應道:“過去研究和生產是‘兩張皮’,現在科研成果轉化率比過去高得多了,特別是企業自身直接研發形成成果轉化,院校和企業形成共同體,這樣的趨勢、方向是對的,要快馬加鞭,把激勵、促進政策進一步抓好。”

      堅持實事求是,強調“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深化改革,提出“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堅持科技創新,要求“掌握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要求“推動新質生產力同新質戰斗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

      立足當前與長遠、統籌區域和全局,習近平書記進一步系統闡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領航定向。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辯證法——“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們在寧夏固原開展水環境治理時,當地百姓送茶送飯,支持我們的工作。”

      “你們主要是采取什么樣的治水方式?解決什么問題?”

      政協聯組會上,聽到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黃綿松委員講述的基層一線故事,習近平書記插話追問。

      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區,“苦瘠甲天下”。無論在地方工作還是在中央工作,習近平同志都掛念著西海固,為這片土地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黃綿松告訴總書記,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固原生態環境質量逐年改善,今年春節期間吸引世界各地游客42.8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2.15億元,生態產品價值不斷實現。

      “環保黨中央一直很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有著飛速發展、巨大變化。”習近平書記回憶起他小時候的北京城,“經常刮沙塵暴。春天戴口罩,摘下來一層灰。出門一天,家里地上一層土。”

      10年前,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召開,美麗的藍天令人心曠神怡。

      “那幾天天氣很好,當時有人問,這是‘APEC藍’,能持久嗎?我回答他們,這并不是短暫的藍天,幾年后它將是永久的藍。”說起當年這個細節,習近平書記的語氣變得十分堅定。

      時光飛逝,“APEC藍”已逐漸成為人民生活中的常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寫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畫卷中。

      從來之不易的成就談到彌足珍貴的經驗,習近平書記強調:“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光在那兒批評、指手畫腳,而是真正行動,解決一點是一點。”“只要看到我們是在往前走著,就要保持定力。”

      黃綿松委員所在的環境資源界,是十四屆全國政協增設的新界別。

      近平書記首次來到這個界別,對委員們履職寄予厚望:“希望廣大環境資源界委員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上作出新貢獻。”

      “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體現了習近平書記運用辯證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高超智慧。

      新征程上,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以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保護,迫切而重要。

      同樣是來自環境資源界的胡松琴委員,在發言中表達了她對新污染物的擔憂:“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正在從‘霧霾’、‘黑臭’等感官指標治理,向具有長期性、隱蔽性危害的新污染物治理階段發展。”

      “新污染物治理,這提的很及時,就是說要有治理的意識,讓我們在這方面不至于落后。”總書記指出辯證看待、統籌處理新老問題的重要性,“有了新的問題,不能說前面的老問題還沒處理完就可以歇歇手,要同步抓起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環境保護任重道遠,還要繼續抓好。”

      從“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到“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從“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到“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從“增強生態環保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到“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統籌把握之際,取舍定奪之間,考驗的是治國理政的強大定力和遠見卓識。

      在江蘇代表團,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代表,帶來了他在農村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思考與實踐。

      這位從軍25年的老兵,2005年脫下軍裝,通過自主擇業到永聯村工作。從此,建設共同富裕的幸福村成為了他的新“陣地”。

      這一干,就是19年。

      “去年,永聯村工農業總收入1616億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3.35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7.3萬元。村里企業發展起來后,我們通過明晰產權,讓村民持有25%股權,去年村民人均二次分配1.7萬元。”他向總書記一項項報告。

      “這個收入情況還是很厲害的。”習近平書記高興地說,“走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你們是先行者,要把這個路子蹚出來。要繼續推進共同富裕,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面對在場的全國人大代表們,習近平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導激勵廣大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看準了就抓緊干,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

      來自江蘇的孫景南代表,是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一名電焊工。

      面對習近平書記,她的話語樸素有力:“工匠的‘匠’字就是在專業領域中對自己‘斤斤計較’一點,歷經磨礪方能實現突破。”

      擇一事,終一生。

      從業30多年,孫景南將焊接視為一門藝術,從學徒工成長為中國中車公司著名技能專家、外國專家眼中赫赫有名的“東方女焊神”。

      “你是大國工匠。”總書記向孫景南投去了贊許的目光,“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一窮二白,從無到有,引進消化吸收再發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搞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制造業基礎。”

      書記深情地說:“這一想啊,真是無比自豪。就拿交通來說,現在我國汽車產銷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是最好的,高速公路里程也是最長的,高鐵走出去了,城市軌道交通也走出去了,輪船也走出去了,大飛機我們也造出來了,造船業的‘三大明珠’都造出來了……都是一步步往前走,不斷地國產化,然后走在國際前頭,并在不斷突破。”

      “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圖紙設計得好還不行,最后要落實到焊工手里,沒有世界頂級一流的水平,不可能做出最好的裝備。所以,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把職業教育搞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一批培養出來。這是頂梁柱,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總書記語重心長的一番話引發全場的共鳴。

      尊重工匠,更看重他們的“匠心”。

      近平書記指出:“我們在弘揚工匠精神方面已經做得不錯,但是遠遠不夠,要給予他們相應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薪酬待遇,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2022年7月,習近平書記給中國國家博物館老專家的回信,讓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代表至今深受鼓舞。發言時,她講述了南京市文博工作者守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激發文化力量的故事。

      “南京的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六朝古都,還有后面的明代、清代,東西還是很多的。博物館很重要,我從小就愛看博物館,小時候北京的博物館我差不多都看過了。”習近平書記親切地對宋燕說。

      文脈悠長,積淀一個民族的底蘊。習近平書記有感而發,希望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館的深度接觸,進一步增強歷史感。“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遠征,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事業。

      政協聯組會上,來自民革的夏先鵬委員告訴總書記,中共十八大以來,以大陸巨大市場優勢為堅實支撐,以兩岸融合發展務實舉措為政策支持,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下,兩岸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取得了長足發展。

      田紅旗委員建議,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持續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融合,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近平書記希望民革在對臺工作大局中進一步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積極作為,更好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不斷壯大反“獨”促統力量,共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春風浩蕩,萬象更新。

      展望新的征程,習近平書記的話催人奮進:“要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振全社會發展信心,黨員干部首先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

      文字記者:張曉松、朱基釵、林暉、施雨岑

      編輯:王絢、吳晶晶、楊文榮、賈伊寧、張惠慧、包昱涵、鄔金夫、胡碧霞

      統籌:郜新鑫、曹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