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和廣西的約定
12月14日至15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廣西南寧、來賓等地,深入對外開放項目、社區、農村、企業等進行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強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和廣西的故事,還要從13年前的一個約定說起。
“我對廣西是心向往之。”2010年3月10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廣西廳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全體會議。發言中,他回憶起少年時期在廣西漓江游歷的難忘經歷,并和代表們約定:“爭取找一個適當的時間到廣西去,多走一走,多看一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赴廣西考察調研,多次就廣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指明了方向。
“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廣西沿海、沿邊、沿江,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今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考察,第一站就是位于南寧市的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總書記詳細了解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運營、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等情況,結合平陸運河沙盤聽取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建設匯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加強我國與東盟國家互聯互通的一項重要舉措。廣西要主動作為、發揮支點作用,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同東盟合作不斷注入新動力。
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發開放,把廣西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腹地。
廣西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具有“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廣西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要立足獨特區位,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全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這些年,廣西內擴外拓,把深化與東盟合作同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聯動起來,與東盟共挽,與大灣區相融,繪制出廣西開放發展“路線圖”。
對“內”,廣西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促進北部灣經濟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兩灣”聯動,推動構建陸海相通、多區聯動的開放格局。
對“外”,廣西深化與東盟、“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今年上半年,廣西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43.2%,與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92.6%,東盟已連續23年成為廣西最大的貿易伙伴。
“推動高質量發展”
此次廣西之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努力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
具體要怎么做?三次赴廣西考察,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創新示范基地、企業等,為廣西高質量發展定向指路——
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總書記強調“構建富有吸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在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總書記指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在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總書記叮囑“發展特色產業是地方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一大實招”;
在來賓東糖鳳凰有限公司,總書記強調“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不斷提質、降本、增效”;
…………
今年12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聽取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對廣西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強產業的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近年來,廣西發動創新驅動新引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制造業企業改革發展,積極推動特色產業走品牌化道路。
2022年,廣西產業優化升級步伐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提升至18%、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30%,已形成10個千億級工業產業集群。
推動高質量發展,綠色是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
他曾這樣深情回憶往事:“我在青少年時期,就曾與幾位同學到過漓江。我記得,游完泳以后,衣服都是在漓江岸邊曬干的。當時的江面是湛藍色的,泛光見底。江邊漁民魚簍里的魚都是金鯉魚,感覺就像在神話故事里一樣。”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期間來到漓江岸邊,對當地負責同志說:“這次來,我最關注的就是你們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這里的生態好?保護好桂林山水,是你們的首要責任。”
2022年,廣西森林面積1486.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2.56%;全年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8.2%,排名全國第2位;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94.5%,排名全國第2位。生態質量指數位排名全國第2位,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排名全國第3位。
“祝愿鄉親們的生活
像甘蔗一樣甜蜜”
2021年4月,廣西桂林才灣鎮毛竹山村,習近平總書記和村民王德利有這樣一段對話:
“總書記,您平時這么忙,還來看我們,真的感謝您。”
“我忙就是忙這些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關心鄉村發展,尤其是鄉村產業發展,多次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才灣鎮毛竹山村,村名叫毛竹山,是因為這里漫山遍野的毛竹。然而讓這個小山村“出圈”的卻是葡萄產業。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毛竹山村的葡萄園,村民們正在技術員指導下忙碌著。總書記沿田埂走進葡萄園,同村民攀談起來。
“你們這里主打什么品種?”
“南玉、紅地球,還有溫克。”
“價格怎么樣?”
“最低能賣到3塊,好的能賣到4塊。”
“畝產能達到多少?”
“3000斤。”
鄉親們告訴總書記,自從發展起了葡萄產業,村里人也不用去較遠大城市打工了。在家種葡萄一畝地收入近萬元,不比城里差,農閑時間就近打工,又能增加一塊收入。
總書記說:“所以,將來鄉村振興還是很有前途的。大家不用背井離鄉,而是回歸鄉村。祝你們的葡萄產業越辦越興旺!”
如果說葡萄是“致富果”,那么甘蔗可以說是“甜蜜果”。
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糖料種植基地和食糖主產區,其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量連續多年占全國60%左右。
今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廣西來賓市一處甘蔗林,詳細了解甘蔗良種繁育技術要領,同蔗農、農機手和農技人員親切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西是我國蔗糖主產區,要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為保障國家糖業安全、促進蔗農增收致富發揮更大作用。總書記祝愿鄉親們的生活像甘蔗一樣甜蜜。
來賓市鳳凰鎮新隆村村民莫崇虛家里種有45畝甘蔗,年收入可達12萬元。莫崇虛說:“總書記說要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我有信心今后種出更多高產高糖的好甘蔗,把生活過得更甜蜜。”
“一根甘蔗兩頭甜”,一頭連著蔗農,一頭連著制糖企業。近年來,廣西實施制糖企業戰略重組和產能整合,推進制糖生產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不只有甘蔗,還有柳州螺螄粉、橫縣茉莉花茶、百色芒果……廣西充分利用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讓更多“桂字號”農業品牌叫響大江南北。
“各族人民同頂一片天、
同耕一垌田、
同飲一江水、
同建一家園”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有壯、漢、瑤、苗、侗、仫佬等12個世居民族和滿、蒙古、朝鮮、白、藏等44個其他民族。
今年12月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圍繞加強民族團結工作等進行實地調研。
蟠龍社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社區,少數民族居民超過8000人。
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多民族群眾互嵌式社區,是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徑。“通過扎實的社區建設、有效的社區服務、豐富的社區活動,營造各族人民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把民族團結搞得更好。”
離開社區時,各族群眾熱情歡送總書記。習近平親切地對大家說,廣西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各族人民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希望社區各族群眾多來往,大家互幫互助,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鄰居,共同建設幸福家園。
每次到廣西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都會談到“民族團結”。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廣西考察時強調:“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使各民族心連心、手拉手的好傳統代代相傳。”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說,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要繼續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種下“石榴籽”,開出“團結花”。長期以來,廣西各族人民將民族團結融進自己的血脈,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融洽的民族關系一直是廣西各族群眾滿意度最高的社會發展指標之一。
從對內對外開放到高質量發展,從鄉村振興到民族團結,總書記的規劃部署,步步落在實處;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飽含著對廣西發展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