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頭條新聞 > 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出實招求實效——推動高質量發展一線故事

      2023-07-12 17:04:17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7月5日至7日,習近平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就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重要闡述,為各地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引方向。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書記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各地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埋頭苦干,堅持出實招求實效,努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加強基礎研究這一關鍵基石。放眼祖國大地,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礎研究蓬勃發展。

      天津市濱海新區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一個“超強大腦”正日夜不息地運轉。作為我國第一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數十萬臺普通筆記本電腦同時計算,才能趕上它的速度。

      “超級計算機作為國之重器,是基礎研究的‘加速器’,也是高水平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該中心高性能計算部部長菅曉東說。

      與超算結緣十三載,菅曉東見證了在“算力”支撐下我國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

      每天,在“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計算研發任務超過15000項,涉及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諸多領域。過去新藥研發主要是對分子化合物進行人工合成,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如今“算力”的加入,通過對虛擬藥物進行篩選,不僅大大縮短了研發的時間,還降低了成本。

      透過天河超算計算機這扇窗口,能夠看到我國基礎研究快速發展的勢頭——去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超3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除超級計算機之外,過去5年,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我們會繼續全速更新迭代中國超算技術,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多力量。”菅曉東說。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將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012年,海歸青年王欣洋從歐洲回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吉林長春,準備將自己的所學用于實干。彼時,他有技術、有熱情,但沒有充足資金,開公司的各項審批手續也不知道該去哪些部門辦理。

      他一直從事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工藝(CMOS)圖像傳感器的研制工作。如果說攝像頭像眼睛,CMOS圖像傳感器就像視網膜,我國是CMOS圖像傳感器需求大國,但當時這項技術在國內的成果轉化還不是很成熟。

      為了盡早將該器件產業化,省里出資金,市里簡化審批流程,科研院所提供人才支撐,以王欣洋為核心的公司于當年末成立。

      10年來,各級政府和科研院所始終關注企業成長,團隊也不負眾望,先后投產一系列具有超高分辨率、低噪聲、高動態范圍、超高速等特點的CMOS圖像傳感器產品,為儀器裝備、機械設備等領域輸出“視網膜”,讓更多行業“看清”創新前路。

      為了破解經濟與科技“兩張皮”難題,各地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通,以高質量的科技成果轉化賦能高質量發展。

      近平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作為實體經濟基石的制造業的發展,強調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優做強。

      東北地區憑借深厚的制造業基礎,承擔著數控機床、重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建設重任,在做好產業建圈強鏈保障的同時,也不斷探索提質增效之路。

      自動化生產線全速運行,風車葉片魚貫下線,質檢、成品外運……在吉林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寬敞的車間里一片火熱的生產景象。“我們的生產訂單已經排到年底了。”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葉片廠總經理劉慧說。

      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了在高質量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吉林全力搶占新一輪綠色能源發展新高地。經過謀劃,2021年引來中車集團在此創辦企業,帶動百余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協同發展,打造的“風”“光”產業鏈,逐漸成為松原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

      從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開工建設到第一臺風電整機下線,只用了100天。為了加快進度,當地政府開辟綠色通道,責任干部睡在工地,住建、自然資源、消防、環保等部門現場辦公;審批時采取容缺制度……這些舉措大大縮短辦事時間。

      優化營商環境,可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而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持續激發企業高質量發展動力。

      江蘇蘇州吳江區,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綠色光棒智能工廠里,光棒以超180公里的時速被拉成光纖。民營企業亨通集團自主研發的超大尺寸光纖預制棒可連續拉絲6天、總長度達上萬公里。

      持續推動技術迭代、產品升級和產業轉型,亨通集團從鄉鎮電纜廠起步,已成長為全球光纖通信三強。聚焦強鏈補鏈延鏈,這家企業在光纖通信、海洋能源、新材料等產業賽道,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開展項目聯合攻關,與蘇州大學共建“未來信息與人工智能研究院”……不斷為可持續發展培育新動能、厚植新優勢。

      “總書記這次來江蘇考察時強調‘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總書記的指引使我們干企業更有動力了。”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說,集團將把握機遇挑戰,加大國內產業投資布局,鞏固海外市場、海外產業,提升全球影響力。

      堅守實體經濟,制造業大省江蘇正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產業鏈,著力打造產業發展推進體系、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傳統產業煥新體系等,全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近平書記今年4月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將長久不變,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

      在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的廣東,越來越多中國企業以多種形式吸引外企投資,高水平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

      新廠房鋼結構的架設已見雛形,工地建設如火如荼……日本企業AGC正在惠州加緊建設第四期新廠房。

      由于公司最大的中資合作伙伴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對液晶顯示器用面板的需求不斷增加,AGC也隨著擴大了顯示器用玻璃業務。

      “目前TCL華星的海外供應商超200家。”TCL華星高級副總裁張鋒說,TCL華星一直在挖掘和優化國際化合作模式及深度,以優化上下游產業鏈的開發效率。

      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格局下,更多中國企業大膽“走出去”,開啟品牌出海之旅。

      6月底,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傳來喜訊:與泰國首家經銷商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進軍泰國市場。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為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廣汽集團正大力推動國際化戰略,計劃2030年挑戰出口50萬臺目標。

      無論“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都離不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好平臺”“好環境”。

      南沙、橫琴、前海三大平臺建設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外資十條”“制造業十條”等系列投資獎勵政策不斷釋放紅利;“粵貿全球”品牌工程助力企業海外參展,多元方式暢通貿易渠道……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廣東加速邁出新步伐、展現新氣象。

      “烏魯木齊具有成為重要交通樞紐的巨大潛力。”在剛剛閉幕的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論壇上,波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柳青接受采訪時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互聯互通、共同繁榮為愿景,為前所未有的合作打開了大門。

      新疆機場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新疆現有民用運輸機場達25座,預計“十四五”末在用以及在建機場數量將達到33個。

      打造國際一流航空樞紐是新疆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向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拓展的一個縮影。聚焦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新疆加快打造亞歐黃金通道,發揮區位、政策、資源等優勢,分布在天山南北大大小小的口岸競相煥發生機活力。

      位于中哈邊境的新疆塔城巴克圖口岸,一家商貿企業負責人顏庭軍正為新業務忙前忙后。企業廠區內,裝卸工人把一袋袋葵花籽、亞麻籽從貨車上卸下。這些產自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的原料經過就地深加工,就變成一桶桶金黃色的食用油。

      顏庭軍說,看好巴克圖口岸“邊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帶來的降本增效空間,企業新建了12萬噸葵花籽深加工項目。“一季度進口的3萬噸原料已生產銷售一空,相信隨著對外開放水平越來越高,口岸通關量會進一步增大。”他說。

      近年來,國家在新疆先后設立了13類55個國際級重點開放平臺、產業發展平臺,為打造向西開放高地提供了更廣泛支撐。新疆正堅定不移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動當地從“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在互利共贏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習近平書記強調,必須“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是電視劇《山海情》同款的枸杞,還有灘羊、八寶茶,我們全國包郵。”閩寧巧媳婦直播間里,主播馬燕妝容精致,落落大方。

      23歲前,馬燕一直生活在寧夏西海固的山溝溝里。2014年,得益于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馬燕和家人搬到近水近城的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生活比搬遷前好了很多。

      讓人民群眾過上更美好生活,高質量發展是關鍵。

      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閩寧鎮探索建立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努力讓寧夏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閩寧巧媳婦直播團”應運而生,馬燕被選為主播。

      說不好普通話、不會用電腦、不敢面對鏡頭,起初馬燕不得其法。經過反復訓練,她逐漸克服了鏡頭恐懼,從圍著鍋臺轉的家庭婦女,轉變為小有名氣的帶貨主播。

      經過馬燕和其他姐妹的努力,“閩寧巧媳婦直播團”平均日訂單超過2000單,高峰期每天有1.5萬件快遞發往全國各地。

      “在我們這兒,越來越多農民不再局限于‘鋤頭+鐮刀’悶頭搞生產,還通過‘手機+直播’主動找市場,我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啦。”馬燕說。

      一個個“馬燕”的努力匯聚成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合力。寧夏各地廣泛開展主播孵化、直播實訓、電商培訓等活動,給農民帶來更多增收渠道。

      在鄉村振興中蹚出致富新路,在探索高質量發展中創造更有品質的生活。

      漓渚滿目綠無涯,棠棣無處不逢花。走進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四下花香滿溢,處處詩情畫意,深入采訪才發現,全村圍繞“花”做足了文章。

      棠棣村是國內有名的花木專業村,村民95%以上的收入來源于花卉苗木產業。

      “為好日子奮斗沒有止境啊!”棠棣村村民徐偉鳳笑著說。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當地把悠久的蘭花文化與產業發展相融合,打造以蘭文化創意研學體驗為新興產業的特色旅游景區村,拉長蘭花產業鏈,提升產業發展效益。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8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2萬元。

      “總書記指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我們將村落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實現了鄉村與市場的結合。”棠棣村黨總支書記劉建明說。

      “依蘭生金”提高物質生活的同時,棠棣村還通過各種文化活動豐富著村民的精神生活。

      棠棣鄉村振興講習所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這里時常書聲瑯瑯,歌聲飛揚。負責人李紅敏介紹,村民常來這里聽鄉村歷史故事,村里每年還會在這里開展“寫春聯 送祝福”、敬老禮、啟蒙禮、“我們的村晚”等30場民俗禮儀、文化活動。

      “棠棣村正在推進以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建設好家庭為主要內容的家庭文明建設,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漓渚鎮黨委書記羅耀說。

      村美人和共富的棠棣村,是浙江無數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到鄉風文明、治理有效,一幅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高質量發展圖景正在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