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解讀丨從總書記闡述的這個“不等式”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熱解讀2月7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習近平總書記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親授這堂“新年第一課”。此次“授課”的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
如何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一個“不等式”,一幅新圖景,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切入口。
現代化作為一種世界現象和國際潮流,反映了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的歷史巨變。
西方國家借助工業革命踏上現代化道路,中國則是現代化的后來者,這導致不少人陷入一種迷思,認為“東方停滯落后”、“西方先進發達”,現代化就是“西方化”。
然而,世界歷史進程愈發表明,各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實踐不能套用西方理論,西方現代化道路也并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途徑。
在開班式上,總書記再次點明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這些中國特色也正是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的顯著標準。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努力實現現代化,但真正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不超過30個,人口總數加起來不超過10億。
正如總書記所說:“我國14億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
中國式現代化在為14億多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同時,也將破解人口規模巨大的后發國家實現現代化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其艱難程度與巨大貢獻也是西方式現代化所無法比擬的。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富裕是世界各國現代化追求的共同目標。
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相較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以資本為軸心,一邊是財富積累,另一邊則是貧困積累,中國式現代化的比較優勢在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因為堅持這一原則,我們才能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以舉國之力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脫貧攻堅事業,為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作為一種文明進步,現代化是從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范式轉變。在西方式現代化的字典里,現代化直接等同于工業化。這使得西方式現代化在追求工業化發展的同時,無暇兼顧到其他領域發展。
我們提出的現代化目標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是“五個文明”共同推進的現代化,既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又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既涉及物質的富足,也強調思想的引領、文化的滋養、精神的支撐。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總書記曾指出:“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耗。”“走老路,去消耗資源,去污染環境,難以為繼!”所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不同于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現代化老路,中國式現代化是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時代的現代化新路。打破“人類中心主義”迷思,致力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代表的必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走和平發展道路”從中國和世界關系的角度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與特征。
“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而是人民勤勞、維護和平。”與歷史上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對內依靠剝削壓迫,對外依靠殖民和侵略擴張不同,中國通過自我發展實現現代化,同時幫助他國發展。
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他在開班式上給“關鍵少數”提出要求: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通過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邁上新征程,鋪展中國式現代化圖景,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