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紅色軍休故事百人講(92)|鄭義海:南征北戰為人民
鄭曉霞:大家好!我是耒陽軍休所離休干部鄭義海的孫女,今天在這里講述我爺爺鄭義海的故事。
爺爺1927年8月出生于黑龍江省巴彥縣,少年時期,在地主家放豬、扛活,終年受盡地主的剝削和壓迫,1948年3月5日,他報名參軍,成為松江軍區巴彥縣獨立團一營三連戰士。由于父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相繼去世,沒有人記得他的生日,他就將自己的生日定為8月1日,意味著永遠跟著黨走,永遠跟著軍隊走。
1948年8月,他擔任副班長,隨著部隊從哈爾濱出發到沈陽,一路上很是艱苦,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日夜不停地急行軍。他配合班長、排長、連長,主動做好戰士的思想工作,穩定軍心,激發戰士們的斗志。遼沈戰役打響后,他所在部隊奉命增援塔山地區的東北野戰軍兩個縱隊,阻擊國民黨東進兵團。在這次戰斗中,他不怕犧牲,沖鋒在前。戰斗勝利結束后,松江軍區3個獨立團整編為東北軍區整訓第1師,巴彥縣獨立團也編在其中,營連排編制不動,他被提拔為一營三連的班長,并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小時候常常聽爺爺說起遼沈戰役發生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戰爭年代由于后勤保障跟不上,他們有時還要擔負運送傷員到后勤醫療處進行救治的任務,擔架不夠了,就自己背著傷員奔跑在轉運線上。有一回,一顆炸彈落在他附近,轟的一聲,整個人被泥土覆蓋,他掙扎著爬了出來,繼續背著戰友奔向目的地,到救治點,才發現戰友已經犧牲了。這時爺爺渾身都濕透了,泥土混著血水還有汗水,分不清是誰的。回望這段經歷,爺爺仍然難以掩飾住心中的激動,他說當時腦袋都是懵的,但心里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一定要把戰友送到醫療點。
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后,部隊利用休整期間進行整編。1949年3月,東北軍區整訓1師改稱步兵第160師,歸四野十三兵團第47軍建制。整編后,隨大軍南下,在河南配合42軍參加安陽戰役。6月宜昌沙市戰役打響,程子華司令員命令各部隊奮勇追擊敵人,務必消滅敵人大部。山高路陡,團政治部主任親自下到他們炮兵連作動員,為了輕裝上陣,將迫擊炮拆卸開來,幾人一組輪流扛運,一天跑幾十里山路,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緊緊地咬住宋希濂的部隊不放。
宜昌沙市戰役結束后,我軍進入湖南,為了開展支援前線,剿匪、反霸等工作,湖南省軍區經請示華中軍區,實行主力地方化,并以此為基礎,成立地方軍分區。剿匪斗爭歷時1年多,在各縣縣大隊和廣大民兵的配合下,在湘西、常德開展“先平原后偏遠山區”的剿匪斗爭,土匪由于遭到鐵桶般地圍剿、無法突圍,只好束手就擒,繳槍投降。
無論是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衣食無憂的和平年代,爺爺始終以共產黨員和人民解放軍戰士而自豪,不斷的要求自己。1952年,他在湖南軍區干部文化學校學習,1954年轉入安仁縣兵役局擔任少尉助理員。此后,他先后在安仁、桂陽、耒陽縣武裝部工作,在學習與工作期間,多次被授予功勛章、紀念章,出席師軍級代表大會4次,評為嘉獎、模范黨員、積極分子,先進個人20多次,并榮立三等功5次。在安仁縣擔任縣武裝部政委兼縣委副書記期間,爺爺經常騎著自行車到距縣城幾十公里遠的公社蹲點、大隊調研,與農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每年“雙搶”季節,為了確保搶收早稻,搶插晚稻任務的完成,時常組織民兵參加“雙搶”,以保證在“八·一”前完成任務。
我爺爺曾經主持過縣知青工作,他積極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先后把我姑姑、大伯送到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隨后又將我父親送到廣西前線部隊,駐守邊防十多年。
1969年9月25日16時,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北京親切接見“軍隊團以上干部”,他榮幸地身在其中。爺爺常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最難忘的日子。
爺爺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他的故事,永遠激勵著我奮勇向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講述:鄭曉霞 整理:歐陽勝梅 圖片:夏森林 視頻:周孝芳)
人物簡介:
鄭義海(1927年8月-2021年12月)
1、1948年3月巴彥縣獨立團一營三連戰士、副班長、班長。
2、1949年160師四連炮兵營班長
3、1950年常德軍分區縣大隊四區中隊長
4、1954年安仁縣兵役局少尉助理員
5、1960年安仁縣武裝部副科長
6、1962年安仁縣武裝部科長
7、1965年桂陽縣武裝部副政委
8、1969年安仁縣武裝部政委
9、1977年耒陽縣武裝部政委
10、1981年離休休養
獲得榮譽:
1、榮獲多次嘉獎,多次被評為積極分子、模范黨員
2、榮立三等功5次
3、勝利功勛榮譽章一枚
4、解放獎章一枚
5、華北解放紀念章一枚
6、解放華中南紀念章一枚
7、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紀念章一枚
8、東北紀念章一枚
9、衡陽解放60周年紀念章
10、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資料提供:耒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