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大國“糧”策】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國有信心、有底氣
五谷豐登,糧安天下。又是一年“三夏”時節,各地進入夏季農忙期,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調研糧食生產和水稻試驗育種及種植推廣情況,強調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多次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東北平原到中原大地,從育種基地到魚米之鄉,總書記考察調研足跡幾乎遍及全國主要農區,他深入田間地頭察糧情、問糧事,體現了人民領袖深厚的為民情懷。
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頭等大事,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產量連續七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2%,人均糧食占有量遠超世界平均水平,糧食庫存比較充裕。農業農村部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收獲小麥面積2.62億畝,收獲進度86%,夏糧生產已經處于收獲階段,有望獲得較好的收成。
但是,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我們必須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堅定不移繼續抓好糧食生產。各地要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一是要守牢耕地保護紅線。萬物土中生,耕地是保障糧食生產的基石,必須采取“長牙齒”的保護硬措施,落實最嚴格保護制度,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二是要夯實農業科技核心競爭力。科技是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堅強支撐,要通過加強高標準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種源等“卡脖子”技術問題,持續發力,加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是要堅持不懈推動節糧減損行動。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要秉持開源與節流并重的發展思維,降低糧食生產、儲藏、加工、消費、服務等多環節的損失浪費。
滾滾金色麥浪,涌動著收獲的希望。在這片充滿活力的田野上,通過上下齊力、多措并舉,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實“三農”壓艙石,穩住農業基本盤,繪就美好的豐收圖景。(央廣網特約評論員、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馮丹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