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頭條新聞 > 正文:

      十年間,這個計劃改變了中國萬千青少年

      2021-12-22 15:00:01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央視網消息:2021年是“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第十年。近日,由教育部財務司會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完成的評估報告顯示,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十年來成效顯著,基本做到了“每一分錢都沒有浪費”。

      十年來,欠發達地區農村學生整體面貌有了顯著改善,學生體質健康、運動能力、學習能力都有顯著提升。2020年農村15歲男生、女生身高分別比2012年高出近10cm和8cm,受益學生的體質健康合格率從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營養不良問題從2012年的20.3%下降到10.2%,貧血率由2012年的19.2%下降到9.6%。

      改善貧困地區兒童各項能力不足局面

      本項評估從全國832個脫貧縣收集營養改善計劃縣級基本信息,并從中抽取91個縣收集學生成績、體質信息,發放受益家庭電子問卷,從多個角度對各縣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各縣經驗。營養改善計劃從實際效果上改善了貧困地區兒童各項能力不足的局面,農村學生上課注意力更加集中,上課積極發言,探索問題的意愿和能力不斷增強,缺勤率顯著下降,數學成績提升了約14分,英語成績提升了約12.5分,有效地促進了城鄉間的教育公平。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助理執行干事 瓦萊麗·瓜涅里:中國學校供餐項目的規模和質量為其他國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它證實了通過國家的行動和投入,是可以促進重大改變的。

      自2011年至2021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學生營養膳食補助資金達1967.34億元。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28個省份1732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覆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13.16萬所,受益學生達3797.83萬人。2021年10月,財政部會同教育部進一步提高膳食補助標準,自2021年秋季學期起農村義務教育學生膳食補助標準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 劉景:未來也要根據國家財力的情況、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孩子們的需求,以及物價相關的因素,我們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做好國家補助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同時需要各級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把孩子的營養健康真正做得扎實,讓孩子們真正能吃得好、吃得飽。

      從試點摸索到逐步規范

      播放視頻

      畫中畫

      為深入基層收集一手材料,“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評估小組入學校實地考察、入學生家庭了解經濟和營養狀況。在他們眼中,十年間各地學校都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

      寧夏西吉是我國減貧征程中極為難啃的“硬骨頭”西海固的代表地區之一,馬建鄉大坪小學是西吉縣條件最艱苦的學校之一,也是今年年初給網友留下深刻印象的“微笑女孩”鐵嘉欣所在的學校。每天中午,鐵嘉欣和同學們一起排隊到廚房打飯再端回教室吃。這天中午是標配的一葷兩素,同學們吃得特別起勁。鐵嘉欣的哥哥姐姐當年沒趕上營養午餐,對妹妹今天的校園生活很是羨慕。

      鐵嘉欣父親 鐵彥彪:以前上學時候就拿點饃饃,因為她吃到了國家的營養餐,所以營養各方面都能跟得上去。

      寧夏西吉縣馬建鄉大坪小學教師 馬華武:好想重新再念一次小學,吃一次咱們這個營養午餐。我們以前為吃飯特別發愁,但是現在看到孩子們笑容,也是非常高興。

      最開始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時候,校長李鳴身兼多職,要自己去找食材供應商談價取貨,還要去縣城拉水,甚至上山抬水。現在縣營養辦統一招標采購,李校長只需要每周驗收食材;學校廚師馬有蘭在灶臺邊堅守了10年,每天做著不重樣的飯菜;管理員伏碧林在飯菜做好后拍照存檔,仔細留樣,從未間斷。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這十年,從試點摸索到逐步規范執行,參與其中的人付出了很多。在湖北襄陽保康縣歇馬鎮中心學校記者看到,學校實行了學生自主點餐模式,食堂公示欄中張貼著本周食譜,從周一到周五進行合理均衡的葷素膳食搭配,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湖北保康縣歇馬鎮中心學校校長 彭光洪:學校特別成立了膳食委員會,首先在班級征求學生意見擬定每周食譜,年級匯總后交給后勤總務處,總務處根據學生成長需求和營養均衡要求組織菜品采購,食堂依照訂單進行烹飪制作。

      在廣西柳州融水縣丹江中學,為了把每一分補貼發揮最大作用,學校在全縣率先實行了自助餐模式,將免費午餐的菜品從2葷1素升級為4葷2素,供學生自選。

      廣西融水縣丹江中學學生 馬玉瑩:能自己打飯、自己打菜,也吃得飽,吃得好。

      廣西融水縣丹江中學學生 何周麗:我平時吃飯吃得比較少,自助餐能打到自己喜歡吃的菜,也不容易浪費。

      在推行自助餐模式前,學校班子進行了仔細測算,學生們因為個體差異飯量不同,而傳統的打飯模式容易造成飯量大的孩子不夠吃、飯量小的又吃不完。改為自助餐模式一段時間后,學校發現每位學生的取飯量由平均3兩米飯減少至2兩左右,單個菜品總量減少、菜式增多,孩子們的選擇更多、營養更全面,最重要的是,總體伙食費并沒有增加。

      廣西融水縣丹江中學校長 何謀:我們沒有推行自助餐之前,剩的潲水有一兩桶,可能都裝不完。自從實行自助餐以后,一個中午2700多個學生用完餐以后,剩下的潲水也就有三四十斤,而且都是一些吃不了的骨頭。

      目前,融水已有15所學校的營養餐升級成自助餐模式,受惠學生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37%。

      重新確定受益范圍 強化食堂供餐模式

      播放視頻

      畫中畫

      評估報告指出,盡管營養改善計劃十來年取得了突出成績,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和發展,營養改善計劃面臨一些新的發展挑戰。如何持續做好農村學生的營養改善工作值得長期關注與研究。

      近些年來,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十三五”期間,易地搬遷人口超過1000萬。鄉鎮以上學校的基礎設施和辦學質量不斷提升,導致農村戶籍學生在縣城就讀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鄉鎮以下的空置率不斷提高。2013年至2019年間,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量減少5.5萬所,在校生數量減少823.6萬,一些以往能享受營養改善計劃的學生不能再享受。評估組建議,需要重新確定受益對象范圍,盡可能實現縣域內就讀的農村戶籍學生全覆蓋、中西部農村全覆蓋,鼓勵有條件的縣和學校擴充營養餐內容為“早餐+午餐”。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 方晉:我們也建議實行更精準的營養餐計劃,把即使是在縣城里讀書的農村戶籍孩子也能夠覆蓋到。

      評估組的另一條建議是強化學校食堂供餐模式,減少市場化運行。今年11月,河南封丘一所中學發生了營養午餐食品衛生事件,午餐是由外包企業提供的。評估報告指出,某些地方將營養餐外包給公司以后,食堂工勤人員工資由1500元降到1200元,營養餐由三菜一湯變成兩菜一湯,而且產生了食品安全問題,家長對這樣的營養餐供應是不滿意的。對此,教育部表示,中央財政專門安排了300億元專項資金和部分轉移支付資金,用于支持試點地區的食堂建設。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 劉景:從目前探索的經驗來看,學校供餐恐怕是最好的一種方式。目前國家試點地區的食堂供餐比例已經達到了76%,其中試點縣的比例已經接近90%,所以下一步還是要在食堂供餐上做努力,要推動各級政府積極地建設食堂,才能保證孩子們真正能吃到熱菜熱飯,及時地吃到熱菜熱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