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頭條新聞 > 正文:

      甘肅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發揚當代愚公精神 把“沙窩窩”變成“金窩窩”

      2021-10-06 08:27: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編者按】習近平指出,“新時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夠產生英雄的時代。”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接續奮斗,各行各業涌現出一大批矢志報國、艱苦奮斗的典型人物。人民網推出“砥礪奮斗·習近平為他們點贊”系列報道,生動講述他們與祖國共成長、共奮斗的感人故事,激勵全中國人民朝著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

      “秋風吹秕田,春風吹死牛。”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的八步沙林場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昔日這里風沙肆虐,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著農田村莊。

      40年前,世代生活在甘肅省古浪縣土門鎮的6位老人不甘心將家園拱手相讓于沙漠。1981年他們帶頭以聯戶承包的方式發起和組建了八步沙集體林場。他們扎根大漠,播種著自己的綠色夢想,這六位老人被當地人親切地稱作“六老漢”。

      40年來,以“六老漢”為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接續奮斗,書寫了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綠色篇章。

      不畏艱難 持之以恒 誓做當代新愚公

      工人們在八步沙治沙。人民網 王文嘉攝

      八步沙原名跋步沙,意為人畜都很難跋涉到的地方。40年前,這里寸草不生,沙丘當時正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周圍10多個村莊、2萬多畝良田、3萬多群眾受到嚴重影響。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書記沿著砂石路一路顛簸來到距離古浪縣城30公里的八步沙林場考察調研。走進林場,看到漫地黃沙中顯現出片片綠地,習近平書記十分高興:“中國造出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為全球生態保護作出巨大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后,綠色發展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當天的場景我現在回憶起來還是歷歷在目,習近平書記邊考察邊和我們交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說。

      “新時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漢’這樣的當代愚公、時代楷模。”習近平贊譽道,“要繼續發揚‘六老漢’的當代愚公精神,弘揚他們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進取精神,再接再厲,再立新功,久久為功,讓綠色的長城堅不可摧。”

      “這么多年來,父輩們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治沙精神感染著我們,群眾的期盼也一直鼓勵著我們堅持治沙。什么是愚公精神?我認為就是不論什么事情,都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持之以恒,才能把一件事情干成。”郭萬剛說,“總書記對我們幾十年來治沙造林表示了肯定,同時,也對我們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繼續發揚當代愚公精神。”

      不懼困難 科學治沙 敢把沙漠變綠洲

      如今的八步沙林場。古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當時面臨的情況是沙進人退,護衛家園,刻不容緩!”郭萬剛說。

      1981年,家住古浪縣土門鎮的村民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趕著毛驢馱著樹苗走進了八步沙。從小喝著風沙的他們,開始了艱難的治沙之路。經過一番探索,“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治沙方法應運而生。

      “現在我們第二代和第三代治沙人與老一輩人來對比,各方面條件都好了很多,2000年以后,生態建設、防沙治沙都有了經費保障。”郭萬剛介紹。

      40年來,“六老漢”三代人不懼惡劣環境和防沙治沙的艱難困苦,與干旱和風沙頑強抗爭,他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從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到第二代治沙人創新應用“網格狀雙眉式”沙障結構,實行造林管護網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嘗試“打草方格、細水滴灌、地膜覆蓋”等新技術,防沙治沙技術一步步得到了升級。

      “40年的時間里,三代治沙人先后在八步沙、黑崗沙以及北部沙區完成治沙造林25.2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面積41.6萬畝。”郭萬剛說,“現在我們第二代治沙人年齡都已經偏大,我們十分需要科學治沙、工程治沙方面的人才,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特別是有專業知識的年輕人參與進來,一起把更多的沙漠變成綠洲。”

      “沙窩窩”變“金窩窩” 科學發展齊致富

      第三代治沙人郭璽在八步沙飼養家禽。人民網 王文嘉攝

      “我們不但要把沙治住,把土地保住,還要把產業發展起來。通過多年的治理,這里的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2年,古浪縣開始在治理好的沙化土地上復耕了超過12萬畝耕地。我們林場也在移民區承包了1萬多畝復耕的沙化土地,種梭梭、嫁接肉蓯蓉,目前來看效果很好。”郭萬剛說。

      八步沙林場還利用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在林區建設了土雞養殖基地,注冊了八步沙“溜跶雞”商標品牌。目前,“芙蓉凰”長壽雞存欄1.5萬只,“溜跶雞”存欄3萬只,經濟效益正在進一步突顯。

      從防沙治沙、植樹造林到培育沙產業、發展生態經濟,八步沙林場治沙人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堅持運用科學方法治沙造林,創出了一條“以農促林、以副養林、農林并舉、科學發展”的生存發展之路。目前,他們已經完成通道綠化近200公里,農田林網5000多畝,栽植各類沙生苗木4000多萬株,花卉、風景苗木1000多萬株,在不毛之地的騰格里沙漠建起了綠色防沙帶和綠色產業帶,走出了一條“沙窩窩”變“金窩窩”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搬遷移民脫貧致富“雙贏”的新路子,實現了沙漠變綠洲、綠洲變金山的轉變。

      “治沙不僅可以使生態環境變好,還能讓群眾留下來。現在我們這里的群眾不僅可以通過參與防沙治沙掙勞務費,土地流轉后還可以掙到承包費,林場里種植的經濟作物和各種苗木也有收益。今后,我們一定要把八步沙打造成既能治沙,又可以讓群眾發家致富,還能讓游客來旅游的地方。”郭萬剛說。

      “古浪縣風沙線長達132公里,境內的沙化土地達到240萬畝,通過我們幾代人幾十年的艱苦治理,三分之二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郭萬剛充滿了期待,“‘十四五’期間,我們一定繼續治理古浪縣的沙化土地,一代一代堅持下去,治更多的沙、種更多的樹,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與我們一起防沙治沙,發展好我們的沙產業、旅游業。”